广东理工职业学院2011年度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
|
通信技术(物联网工程)
|
专业代码
|
590301
|
专业一级类别
|
电子信息大类
|
专业二级类别
|
通信类
|
建设单位(系)
|
工程技术系
|
专业开办时间
|
2011年9月
|
毕业生人数
|
2011年首次招生
|
目前在校生规模
|
38
|
立项时间
|
2011年
|
计划完成时间
|
2013
|
二、专业现状
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
本专业的定位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通信工程和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接受通信工程和物联网技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通信工程和物联网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综合职业能力、全面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重点面向基层,从事物联网系统的建设、维护、应用、客户服务等工作,物联网设备的测试、制造、维修、销售等工作,获得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出具有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的专业培养模式,具体表现为强调“三线并行”、“二层深入”的教学理念。“三线并行”即主干课程、实践模块、能力证书三条线同步进展。“二层深入”即实训和实习二个实践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
专业显著特色
|
物联网专业是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急需又将大力发展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未来有着很大的人才需求。它是将虚拟网络空间和实际物理世界相结合研究的一门交叉学科。物联专业作为全新的专业学科,涉及到几乎所有信息类相关专业的知识点,涵盖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前沿尖端技术,技术关联度高,有着很强的工程实践特点。据相关报道,截止2010年3月,全国已有近700所高等院系向教育部提交了增设物联网等相关专业的申请,2011年,全国获批设置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只有三十七所。但高校物联网学科建设和课程还未成体系,实验室建设技术标准有待探讨和规范等等一些问题,我校也不例外。
|
专业指导委员会组建情况
|
本系已经成立由何丰如教授、宋菲(高工)、杨显斌副教授、秦晓娟副教授等组成物联网实训室建设统筹小组,并以系主任何丰如总体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整体推进实训室项目的各项工作。成立了由何丰如教授,宋菲(高工),杨显斌副教授、秦晓娟副教授,尧雪娟,刘永福,曹德安等老师为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
院内专业师资状况
|
专业负责人、专职教师、校内兼课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双师素质、讲授课程
专职教师配置情况一览表
|
姓名
|
年龄
|
学历
层次/学位
|
职称
|
双师素质
|
讲授课程
|
1
|
何丰如
|
54
|
硕士
|
教授
|
|
专业负责人/物联网技术导论
|
2
|
申时全
|
58
|
学士
|
教授
|
|
宽带网络与IPv6技术
|
3
|
宋菲
|
37
|
硕士
|
高工
|
|
物联网技术导论
|
4
|
梁雪仪
|
43
|
硕士
|
高工
|
|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
5
|
徐永春
|
38
|
博士
|
高工
|
|
互联网安全与网络管理实训
|
6
|
邱炳城
|
48
|
硕士
|
副教授
|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7
|
贺桂英
|
47
|
硕士
|
副教授
|
|
云计算与服务计算技术
|
8
|
杨显斌
|
43
|
硕士
|
副教授
|
|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
|
9
|
秦晓娟
|
34
|
硕士
|
副教授
|
|
通信网与现代交换网基础
|
10
|
卫静婷
|
30
|
博士
|
讲师
|
|
云计算技术
|
11
|
刘娜
|
30
|
博士
|
讲师
|
|
C语言程序设计
|
12
|
刘小宝
|
30
|
博士
|
讲师
|
|
嵌入式系统与应用
|
13
|
汤丹
|
48
|
硕士
|
讲师
|
|
电路分析基础
|
14
|
尧雪娟
|
28
|
硕士
|
讲师
|
|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
15
|
曹德安
|
37
|
博士
|
助教
|
否
|
云计算与服务计算技术
|
|
院外聘请兼职教师情况
|
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工作单位、实践能力、讲授课程
兼职教师情况
|
姓名
|
年龄
|
学历/学位
|
职称
|
工作单位
|
讲授课程
|
1
|
谢胜利
|
|
|
教授
|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
物联网技术导论
|
2
|
赵跃龙
|
48
|
研究生/博士
|
教授
|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
云计算技术
|
3
|
刘东香
|
|
|
副教授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物联网工程施工监理与概预算
|
4
|
吴堋
|
|
|
高工
|
广东金智慧物联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
5
|
郭益平
|
|
|
高工
|
中国电信中山分公司副总经理
|
通信网与现代交换网基础
|
6
|
王济平
|
|
|
|
中山京通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
互联网安全与网络管理实训
|
7
|
全观友
|
59
|
|
教授
|
中山市信息产业学会会长
|
通信网与现代交换网基础
|
8
|
郭西露
|
|
|
高工
|
广东金智慧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宽带网络与IPv6技术
|
|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教改
|
建立课程体系的依据,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等
建立课程体系的依据:根据物联网的三个网络层次——传感层、网络层、应用层,设置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分别为基础类课程和“传感采集控制”、“通信网络”、“系统应用” 专业课程。基础类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由于最后一学期,即大三下学期为毕业设计和参加实习的阶段,因此专业的所有课程必须在大三上学期全部结束。
教学内容上紧扣物联网的三个网络层次核心课程内容,具体包括:RFID技术与应用、通信原理与通信网络基础、移动通信技术、宽带网络技术等。
教学方法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理论+实践: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教学做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一体化设计,且实践部分达到50%以上的课程专业实训室或机房进行。
实际项目:以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过程,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
实习:包括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假期社会实践、其他各类实习等。
另外,建立了一套完整与实际符合的考核方案,采取“过程+期末”考核方式,对所学课程进行考核。
在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方面方面:在两年时间内,建设好物联网专业的一门精品课程和一门网络课程。
|
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利用,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情况
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校除了已经拥有电子电器、计算机、通信等专业的实训室外,中山校区物联网实训室也已经通过学校审批,正在招标建设当中。
我们引入了多家物联网相关行业、企业和高校,参与我校物联网相关专业建设,其中主要包括:金智慧公司、广州群志科技有限公司等。我们会持续不断第引入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
1、广东金智慧物联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广东省首家物联网公司,致力于开发中国第一个物联网基础共享平台,既建立物联网“大脑神经”系统层的共性基础支撑平台,完成数据分析与决策方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成为系统解决方案商。与我校合作模式为合作开发物联网专业相关课程,提供专业实训和技能培训服务等。2011年5月19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与广东金智慧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校企产学研战略合作协协议”。
2、中国电信中山五桂山分公司,合作内容包括:提供部分通信设施设备,合作建设物联网相关专业实训室,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岗位等。
3、深圳讯方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通信技术公司,与华为有着长期合作伙伴的联系。与我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合作内容包括提供长期师资培训,合作开发课程和教学项目,教学设备供应商等。
|
人才培养质量
|
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双证书比例,招生报到情况,总体就业率、对口就业率,竞赛成绩等
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具有本专业所需要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体如下:
1、 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团队意识;
2、 掌握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熟悉物联网系统及物联网设备的结构和原理;熟悉物联网组网技术、传感技术、RFID技术、射频集成电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广泛使用的物联网新技术。
3、 具备物联网系统的施工、安装、调试、技术管理、运行维护、技术培训、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具备物联网设备的测试、生产、维修、销售能力。
毕业生至少需要获得以下十个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证书中的一个:
序号
|
证书名称
|
发证机构
|
等级
|
1
|
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
中高
|
2
|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
中高
|
3
|
H3CNE(H3C认证网络工程师)
|
H3C公司
|
中高
|
4
|
NCIE
|
工信部电子人才交流中心
|
助理
|
5
|
移动电话机维修工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
中高
|
6
|
移动通信工程师
|
全国职业资格认证中心
|
助理
|
7
|
市话线务员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
中高
|
8
|
市内电话交换机机务员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
中高
|
9
|
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
|
CISCO公司
|
CCNA
|
10
|
电工证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
中高
|
|
【说明】可参考粤理工教务[2009]23号附件2填写上表内容
三、专业建设规划
项目建设总体规划与目标
|
1、建立适应高职类物联网工程专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培养出一大批高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原则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尽管今年已有37所本科院校获批正式招收物联网工程专业,也有很多的高校希望能开设物联网专业,但是一切工作都在摸索中。目前很多研究成果都只是针对四年制的本科物联网技术专业的研究,对于如何在高职院校开设和发展物联网专业的研究不多,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有许多问题有待于去研究和解决,这其中包括培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2、建立一支物联网专业教学水平与专业业务水平高、结构优化、锐意改革、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培养为重点,企业兼职教师为补充,提高素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改善现有教师知识结构,加强“双师”教师的培养和建设。一方面,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双师”的素质和技能,并经常派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教育教学研讨会;另一方面也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精英与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在未来2-3年内,培养物联网专业核心课程“双师”素质教师5--10名。
3、建设物联网专业一到两门校级精品课程。
对一些具有一定积累、形成自我特色的课程进一步做好课程开发,从大纲、教材、课程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研究,努力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对课程的改革力度,并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将各类教学资料上网,供教师与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访问,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
4、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校除了已经拥有电子电器、计算机、通信等专业的实训室外,中山校区物联网实训室也已经通过学校审批,正在招标建设当中。
我们引入了多家物联网相关行业、企业和高校,参与我校物联网相关专业建设,其中主要包括:金智慧公司、广州群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信中山五桂山分公司以及深圳讯方科技有限公司等。广东金智慧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已与我校签署了“校企产学研战略合作协协议”。我们将持续不断第引入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
5、深化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物联网专业技术领域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成果,以科研促进教学。
|
项目年度建设目标
|
1、 争取物联网专业每年一到两名教师培养成为 “双师”素质型教师。
2、 争取到2013年建成一门校级物联网精品课程。
3、 争取到2013年物联网专业校外有2至3个实训基地
4、 争取每年发表1篇以上物联网专业教学研究或者专业理论研究的科研论文。争取两年内申请到物联网相关的校级课题。
|
专业建设重点与难点
|
特色专业建设是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
项目经费预算
|
1、教师参加物联网工程各类培训的培训费、差旅费; 1万元
2、教师参加物联网工程教学教改与学术研讨会; 1万元
3、建设物联网特色专业的调研、论证等业务费支出; 0.5万元
4、建设物联网特色专业相关人员劳务费; 0.3万元;
5、其他与专业建设直接有关的开支。 0.2万元
合计 3万元
|
项目保障措施
|
物联网相关专业实训基地投资近千万元,建成通信技术实训室、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训室、单片机-DSP-EDA技术实训、电路与模数电子技术实训室、传感器技术实训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等14个校内专业群实训室,建筑面积3150平方米;拥有广东金智慧物联网科技有有限公司、中国电信中山分公司、H3C网络学院、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中山市力泰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等40多家合作企业,建立了4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在师资方面,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师资团队,共有专任教师7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9人,中级职称教师2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35人,兼职教师29人,包括社会知名人士和行业企业专家。绝大部分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博士4人,在读博士1人),多名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多名教师通过H3CSE高级网络工程师国际认证。近几年,多名教师先后到加拿大、新加坡等地进行深造,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今年7月,工程系李盛林、陆飞两位老师带队参加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系学生获得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今年9月,物联网专业学科带头人何丰如教授荣幸地当选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以上所介绍的我系的硬件条件和师资结构方面可以看出,我系申办建设物联网特色专业是切实可行的。
|
系部意见
|
年 月 日
|